瑶族盘王节
2019-05-16 09:15   

瑶族盘王节,是瑶族同胞祭祀祖先盘瓠的重大节日,是集瑶族传统文化之大成的民族盛典。节日仪式、习俗反映了瑶族同胞不断迁徙的游耕生活,丰富的神话传说,简单而复杂的社会结构,独特的宗教仪式和多彩的民间艺术。2006年,瑶族盘王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重点保护。

3.JPG

有关瑶族祭祀盘王的由来,在民间有多种传说,主要有两种:

一是源于对始祖盘王的崇拜,即盘瓠传说。古时评王与高王久战不胜,评王许愿:谁能杀高王,即赐与三公主成婚。此时,在评王身旁的盘机主动出击,渡海杀死了高王,立下大功,被评王招为驸马。盘瓠和公主婚后生下六男六女,评王闻知,喜笑颜开,即传旨敕令:封盘瓠为始祖盘王,并为盘王生下的六男六女各赐一姓,成为瑶族最早的十二姓氏。盘瓠虽已为王,但仍过着俭朴的生活,教子女劳动狩猎,艰苦营生。有一天,盘王上山打猎,不幸被羚羊角刺身,跌落山崖梓木树杈身亡。其儿女悲泣,砍梓树做鼓身,捕获羚羊剥皮蒙鼓面,击鼓祭祀盘王。而且,评王还下旨:“从今以后,三年一小庆,五年一大庆……。摇动长鼓,吹唱笙歌,击锣擂鼓,务使人欢神乐,物阜财兴,五谷丰收。如有不遵者,盘王作怪生非,阴中检点,不得轻恕,自甘其罪。”从此,祭祀盘王活动,在瑶人中代代相传。

二是源于“还盘王愿”,即渡海盘王显灵传说。在瑶族民间,无论是生产或生活,以致生儿育女,瑶人都有到盘王庙许愿还愿的习俗。但这里讲的“还盘王愿”,主要是指在民间广泛流传的瑶族漂洋过海的历史故事。据瑶族《过山榜》记载,传说古时天下大旱,颗粒无收,十二姓瑶人被迫离乡背井,乘船渡海逃荒。船行不远,乌云遮天,继而狂风巨浪,十二姓瑶民分乘的船七大七夜不能靠岸。危急之下,瑶民跪在船头烧香求始祖盘王保佑,并许下诺言,如若得救,年年纳钱降香拜王,即还盘王愿。祈求完毕果然灵验,不一会儿就云散雨停,风平浪静,顺利到达了彼岸。后来,瑶民遵守诺言,年年举行盛大的“还盘王愿”活动,并流传至今。

1.JPG

瑶族是一个多族系的民族,各地瑶族过盘王节的时间不一致。1984年8月,来自全国各地瑶族代表汇集广西南宁,大家一致议定“盘王节”为瑶族统一节日,并将节日定为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盘王诞日)举行。1990年,由广西瑶学会发起,在贺县(现八步区)主办了南岭地区瑶族代表联席会,会议提出由广西的贺县、钟山、富川、恭城,广东的连山、连南、连州、乳源,湖南的江华、江永,各县市轮流坐庄,每两年举办一次盘王节。1992年11月,由贺县(现八步区)举办第一届湘粤桂三省区十县市南岭瑶族盘王节。2004年11月,第七届南岭瑶族盘王节在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隆重举办,并将“南岭瑶族盘王节”更名为“中国南岭瑶族盘王节”。2006年,正式定名为“中国瑶族盘王节”。

2.JPG

贺州瑶族盘王节,过山瑶称“还盘王愿”、“做堂”、“搞愿”。富川平地瑶称为“踏歌堂”,钟山红头瑶称为“朝踏节”。各支系盘王节的仪式虽有不同,但共同的都是祭祀祖先盘王,唱歌跳舞,祈求全族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4.JPG

5.JPG

过山瑶盘王节,又称“还盘王愿”,有单家独户举行和全村人参加举行的两种,时间上有三天三夜和七天七夜。主持盘王节仪式由四名正师公(还愿师、祭兵师、赏兵师、五谷师)各司其责,每位师公带一名助手,共八人,还请来四名歌娘歌师、六名童男童女、一名长鼓艺人和唢呐乐队。

微信图片_20190509225518.jpg

 

微信图片_20190509225538.jpg

贺州瑶族盘王节是集瑶族传统文化之大成的民族盛典,涵盖了瑶族民间文化的大部分内容。如师公用的瑶经中有独特“经语”、汉族古老的民间土俗字和瑶族土俗字;史诗般的《盘王大歌》中有神话、传说、故事、谚语和各种民间文学的内容;盘王舞系列中有铜铃舞、长鼓舞、兵器舞、先祖崇拜舞、手诀罡步舞、拟兽舞等民间舞蹈;盘王歌、七任曲、歌堂歌、长鼓歌、6/8节奏的飞溜飞、过山音、瑶族唢呐曲、打击乐等都是民间音乐;戏剧曲艺则有原始状态的戏剧曲艺表演;民间美术则有几十幅的大堂神像和独有的成系列的瑶族神凿花;工艺美术则有神鞭、神器和祭品祭坛的摆设制作。整个节日活动涵盖了瑶族的节日庆典、崇拜信仰、人生礼仪、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等方面,对研究瑶族历史、文化、崇拜信仰、礼俗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