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长鼓舞
2018-05-10 09:15   

 

在富川瑶族自治县平地瑶居住的瑶族人民,世世代代流传一种民间舞蹈——咬住长鼓舞,当地土方言称“吹笙打(击)鼓”,西南官话称“瑶族长鼓舞”、“芦笙长鼓舞蹈”。他和其他长鼓舞在动作、音乐等方面有区别,是一种独具平地瑶舞蹈特色的“芦笙长鼓舞”。

01.png

老一辈《瑶族长鼓舞》民间艺人演出现场

02.png

老一辈《瑶族长鼓舞》民间艺人在演出

03.png

《瑶族长鼓舞》传承人在农村演出实况

04.png

《瑶族长鼓舞》参加八桂群星奖演出实况

05.png

瑶族长鼓舞继承人黄道胜参加岭南瑶族盘王节演出

06.png

市、县领导与虎马岭长鼓舞传承人合影

07.png

原自治区文化厅长及市、县领导与瑶族长鼓舞表演队合影

10.png

瑶族长鼓舞基地新华初中学生赴澳门演出实况

11.png

瑶族盘王节祭祀大典盛况

12.png

高校学生在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虎马岭传承基地学习瑶族长鼓舞

史籍记载,早在唐宋时期富川就是广西瑶族的主要区之一。元、明、清以来,瑶、汉、壮等民族文化互相渗透、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了富川瑶族异常丰富的民间舞蹈。

《瑶族长鼓舞》场面壮观,芦笙者边吹边跳,大长鼓、小长鼓和小锣者边按音乐节奏的强弱击拍,根据音乐的节奏,情绪喊号子助气氛,竹笛吹奏旋律,笛、芦的演奏与号子声形成多声和声高亢激昂、振奋人心,因而具有极强的观赏性特征。

《瑶族长鼓舞》集富川平地瑶历史文化、生产生活、宗教信仰和文学艺术为一体,它包括长鼓舞蹈、长鼓舞伴奏音乐、舞蹈号子和长鼓歌,各类长鼓制作工艺,长鼓舞艺人专门服饰,有关瑶族长鼓舞的神话传说和民间历史文献,砍牛祭祖还愿的大型民间宗教祭祀活动,瑶族的历史、艺术、文学、宗教等方面以长鼓舞蹈为中心有机地聚合在一起,组成了平地瑶独具特点的瑶族长鼓舞文化。我们知道,长鼓舞文化是瑶族传统文化的内核,是瑶族最具有民族色彩的代表性文化标志,富川平地瑶《瑶族长鼓舞》是中国瑶族长鼓舞系统具有重要地位的民间舞蹈、发掘、抢救、保护《瑶族长鼓舞》,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1957年和1964年,富川县新华乡虎马岭和大井村的《瑶族长鼓舞》代表队进京为国家领导人献艺引起轰动。并多次获全国运动会和自治区民运会表演项目奖。建国后五十多年,先后有很多国内舞蹈家、瑶学家和人类学家采风和学习《瑶族长鼓舞》,很多舞蹈家、音乐家运用《瑶族长鼓舞》素材创作瑶族舞蹈和瑶族音乐作品。富川瑶族民间舞蹈《瑶族长鼓舞》保护项目,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制定了切实的保护计划,在平地瑶聚居区普及推广瑶族民间舞蹈文化,培养瑶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人,创作新的瑶族舞蹈作品,以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民族舞蹈文化的保护。

200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