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溜喉歌
2018-05-10 09:15   

富川瑶族“溜喉歌”流传远久,演唱技艺精良,声部结构严谨,曲调欢快优美,它与侗、壮、布依、高山等民族的多声部民歌一起,确定了中国民族民间多声部音乐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照片 603.jpg

照片 604.jpg

照片 606.jpg

照片 607.jpg

照片 609.jpg

照片 614.jpg

照片 616.jpg

照片 617.jpg

照片 618.jpg

照片 619.jpg

照片 623.jpg

照片 624.jpg

照片 630.jpg

瑶族溜喉歌主要流传于富川瑶族自治县北部朝东镇、麦岭镇、葛坡镇等操“七都、“八都”口音的地区,是以汉语方言土话“七都”“八都”演唱,歌词以情歌为主。在歌曲结尾的衬词衬字中,常出现“溜喉咧”,因此得名“溜喉歌”。在节日会期、婚假喜庆、礼仪交往等群聚活动中,男女老少都喜爱唱溜喉歌,特别是男女青年恋爱择偶,唱溜喉歌是主要手段之一。每逢婚嫁的大喜日子,都要唱溜喉歌来表达对亲人的留恋和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

演唱这种歌常见的有单声部和二声部男、女同声二重唱,且同起同收。二声部主要以《喇吱香》《喇咯咧》《旋台歌》《旋月歌》等为代表性曲目,调式为“sol  la  do  mi”四声徵和羽调。歌词一般用七言四句、五言四句的较普遍,也有七言六句、七言八句的歌词出现,但必须用本地土语押韵脚。单声部主要以《喇咧香》《绣球歌》等为代表性民歌,其调式“re  mi  sol  la  do”五声调式。歌词内容以即兴编词较多,内容广泛,语言质朴,也有传统唱词,其歌词有七言四句、五言四句、七字双句以及长短不等的四句、多姿造句、双句等,都以本地的土语押韵脚,富有“七都瑶”“八都瑶”区域的独特色彩。

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演唱瑶族溜喉歌歌手越来越少,现在会唱的大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目前,瑶族溜喉歌以获得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瑶族溜喉歌也不断的走进生活、登上舞台,使传统的瑶族文化得以传承且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