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举行的全县民间器乐大赛八音表演队珍贵的相片
自元、明、清以来,瑶、汉壮等民族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了富川瑶族异常丰富的民间器乐曲。其中,流传于富川广大地区的民间器乐曲的《八音》就是富川瑶族人民在新婚喜庆、逢年过节、起房盖屋、老人过世等常用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朝东镇长塘村《八音》演奏队演奏的曲目(牌)比较完整,保留有30多曲(牌)。因此,相邻有红、白喜事都请他们去演奏,场次较多。在30多套曲(牌)中,什么场合吹奏什么曲(牌)有着严格的规定,不可混用。演奏八音的乐器具有:各调唢呐、鼓、大锣、小锣、大鼓、小鼓、二胡。其唢呐吹奏旋律多为2/4拍节奏,二胡旋律和唢呐相同,但是如遇唢呐有休止符时,二胡用音符填满,使其曲(牌)更加流畅。鼓一般用戏剧小鼓,用两根小鼓棍敲击时,发出“咚咚”声,节奏为2/4拍,咚 咚咚丨咚 咚咚咚丨咚咚咚 咚咚丨。小鼓,节奏为2/4拍,XX丨XX丨XX丨XX丨。小锣,节奏为2/4拍,后半拍节奏较多,突出节奏喜感和喜庆欢乐的场面,○X丨○X○X丨XXX丨○X○X丨。几种打击乐合起来为:咚长长丨尺斗尺斗丨长长斗丨尺斗尺斗丨长一丨。
瑶族民间器乐曲(牌)的运用有一定的规范,大开门曲牌用于新娘上桥、拜堂等热烈的场合;起马牌用于安息的敬请长辈上座;马铃套曲牌用于陪宴会或坐歌堂,接新娘、送客等,水落吟曲牌用于男方到女方过礼,木叶踩青曲牌,用于新娘下楼拜堂,舞龙调曲牌用于耍龙和起屋上梁。孔明吊孝曲牌用于老人过世(白事);一枝花用于大客上花等等。
富川瑶族自治县民间器乐曲《八音》流传久远,技艺精良。曲调优美流畅,实用范围广泛,它伴随着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节庆习俗,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并与民间信仰及相关宗教活动有着密切联系,从而构成了富川瑶族民间器乐曲《八音》特定的文化内涵,说明了中华民族在民间器乐曲领域中聪明的智慧,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学术价值。民间器乐曲《八音》是瑶族文化多元性的象征,它充分体现了瑶族多层的文化遗存,显示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充分体现了富川瑶族特征的文化背景、历史轨迹和艺术规律。
富川瑶族自治县民间器乐曲《八音》的保护项目,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计划,加强保护与传承,抢救保护富川瑶族自治县民间器乐曲《八音》演奏艺人,培训《八音》演奏艺人,培训《八音》演奏人才,普及瑶族文化,对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