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过大年系列(五)——富川上灯炸龙节
2021-02-24 09:24   作者:黄晓兰 李霞

        富川上灯炸龙节是富川瑶族自治县瑶族同胞在漫长的社会活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生产经验的结晶。作为一种群体性的文化符号,富川上灯炸龙节的形成具有多元文化互相融合,相互渗透的明显特征。富川上灯炸龙节场面壮观,舞龙时根据舞龙的需要,配以打击乐以助气氛,热闹非凡。舞龙者情绪高亢激昂,观看者振奋人心,炸龙者争先恐后,形成一片人山人海,炮竹声、打击乐震耳欲聋的热闹场面。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本地域文化特色。

照片 423.jpg

照片 741.jpg

照片 605.jpg

激烈炮火中的勇士.JPG

炸龙节万人空巷,观看激烈的炸龙场面.JPG

      富川上灯炸龙节形成于明代,在清朝得到全面发展,文革期间作为封建迷信产物被迫停止,文革后得以恢复,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它是集富川瑶族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民间手工技艺等融为一体。它突出了节庆文化的娱乐性、竞技性、仪式性、观赏性特征,形成了富川瑶族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具有重大的历史、宗教、文化和科学价值以及重要的经济价值。

 

238675913339936923.jpg

151649147498503634.jpg

       富川瑶族自治县民间上灯炸龙节的保护,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计划。在静态方面,充分细致的了解上灯炸龙节的民间习俗活动的生产以及传承脉络、扎龙的手工技艺特点、舞龙的传统技艺等,并把材料整理归档。

富川炸龙场面.jpg

DSC_0728.JPG

      在动态方面,在全县举办舞龙技艺大赛、培养舞龙传承人、创作新的大型舞龙阵型的变化以及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

141847764241429425.jpg

      2014年11月,富川上灯炸龙节列入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