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过大年系列(七)——昭平疍家五将庙会
2021-02-28 09:51   作者:黄晓兰 李霞

  昭平疍家五将庙会习俗历史久远,在1992版《昭平县志》529页中有详细记载,相传于宋代,时有玉林五人,京城宫殿受灾,五人舍身救免。后他们从商经现在的昭平县五将镇三界村蟠龙组时,五人协助官府围剿盗贼,不幸在神滩遇难。宋开禧元年(1205年)九月初三,皇帝赐玺书封五人为金、银、梅、刘、柴五姓神将,为纪念他们广行侠义,扶正去恶,当地百姓纷纷解囊,择址建造庙宇,故称五将庙,每年开展庙会活动。据说昭平县五将镇来历就和五将庙有关。

舞狮表演.jpg

昭平疍家五将庙会.jpg

  昭平多崇山峻岭,自古水上交通运输繁忙,为祈求神灵护佑行船平安,船民在滩高水险的神滩头、马滩坪、枧贝滩和西坪祭祀五将的习俗便应势而生。随历史进程,祭祀五将的群体由船民逐渐扩大为普通民众群体,祈福内容也由行船平安扩展至更丰富的范畴,疍家五将庙会逐步成为了各民族各群体广泛参与的民俗文化活动。

过火海.jpg

昭平疍家五将庙会以五将镇神滩头处与历史联系最深,以西坪当地传承最为完整,西坪五将庙建在走马镇西坪村的犀岭半山腰,初始建造时间为明万历年间。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为该庙的庙会日,当地及邻近前来赶会群众往往过万,是昭平县境内最具名气且最具特色的庙会之一。除祭祀朝拜外,逢炮会期(三年一届),庙会的主要内容还有“还炮”和“抢炮”。

2015年五将庙重修落成.JPG

抢炮.jpg

 每届炮会举办期间,理事会都会组织开展各类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活动助兴。如民间彩调团来演出、道师表演上刀山、过火海、山歌比赛,体育比赛和农副产品展销,五将庙理事会还对本辖区内每年考取的大学生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庙会各项活动对繁荣农村文化、促进商品流通和激励当地民众对教育的重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11年,疍家五将庙会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名录。

舞龙表演.jpg